工程造价是建筑行业中最为平凡的专业领域,即没有建筑学专业的唯美与浪漫,也没有建筑结构专业的高难与尖端,终日面对的是各种图纸、合同、市场信息和枯燥无比的数字表格。然而,正是因为有这样一批严谨的造价人,才保障了建筑市场运行的良好秩序。
在深职院也有这样一位造价人,用她的坚守,为深圳市的建筑市场擎起一片蓝天。她,就是为深圳工程造价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的王群老师。
匠者之心是博学:追求更加完美的自己
王群老师经常用于鼓励自己的一句话就是:“每天多学一点点,那么今天的我就会超越昨天的自己”。1994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毕业,在将近40岁时考进清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在国内一流大学浓浓的学术氛围熏陶下,安静娴雅的她更加沉迷于教学与研究工作,并乐此不疲。
这份痴迷让她成为学生最喜欢的老师,几乎每年的教学评价都是优秀;这份痴迷让她成为教学团队的灵魂,作为负责人带领团队完成了工程造价广东省重点专业的选拔与建设工作;这份痴迷让她主持参与完成了国家级、省级等各类科研项目13项,课题总经费额度超过500万元;这份痴迷让她出版完成了各类教材6部、国家及深圳市的工程造价技术标准7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王群老师在实践中不断的完善着自己,然而她却时常笑称“没有最完美,只有更完美。”这就是她,在无止境的实践中不断追求着更加完美的自己。
匠者之心是严谨:对师者之道的坚守
硕士毕业后的王群老师,在汕头大学任教5年。熟悉了一流大学教学方法的她,在刚刚调入深职院时一度非常困惑,熟悉的教学方法,在这里似乎难以维持理想的效果。自此开始,在学生与教师之间建立一个流畅的知识传输桥梁成为她孜孜以求的目标。
对于教学方法的研究,成为了深入骨髓的一件大事。一次陪同孩子参加在乐高游戏中心的活动使王群老师得到启发,可否通过模型制作解决困扰学生的枯燥的工程图识读的难题?从此,她开始了长达一年之久的各种尝试,在综合考虑实训成本、学生安全等因素的条件下,开发了用KT板制作建筑模型的实训课程,不仅有助于学生对工程图纸的理解,更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自这一课程开设起,就成为最受同学们欢迎的课程之一,很多学生毕业多年还念念不忘。
通过对教学方法的不断研究,王群老师根据学生特点采取分别引导、分组教学、兼顾各类资质学生因材施教的做法,教学过程越来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外时间中,发掘优秀的学生,引导其参加校内科研项目、企业的工程实践和各类级别的专业技能大赛,在教、学与科研三位一体的融合方面成绩十分突出,获得了校级教学成果奖励。
来到深职院至今,王群老师已经送走了近二十届的学生,其温柔的性格、渊博的学识和严谨的为师之道让学生印象深刻。王老师说:“为人师者,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师者的个性魅力影响深远。”正因如此,王群老师本着“正自身、传正道”的理念,为社会输送了一批批的优秀学子。
匠者之心是执著:甘于平淡的研究者
自1999年初来深圳,王群老师作为技术专家参加了深圳市建筑与装饰两部工程定额的编制,因在脚手架、垂直运输以及超高补贴三项内容的创新成果引起了各方专家的关注,并自此开启了在深圳市工程造价领域的专业研究工作。
在执着于工程定额编制方法研究的同时,王群老师由作为独立专家参与定额编制,逐渐发展为带领专业师生团队共同参与,目前工程造价团队已完成并出版发行的工程定额包括国家工业化建筑定额、深圳市建筑定额、深圳市工业化建筑定额以及深圳市机械台班定额等。“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王群老师带领工程造价师生团队,在深圳工程造价领域打造了一个响当当的名片,占据了该领域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
每一行业,都有一种坚守,叫“工匠精神”,王群老师本着“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匠者之心,不断地充实和完善着自己,整个团队也以其严谨、求实和奉献的工作作风,培养和影响着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去实现着自己最大的人生价值。
(建环学院 陈惠军)